條形基礎圖片大全(條形基礎圖片和交叉條形基礎)
條形基礎圖片大全(條形基礎圖片和交叉條形基礎)條形基礎施工解讀(1)
1、條形基礎是指基礎長度遠遠大于寬度的一種基礎形式。按上部結構分為墻下條形基礎和柱下條形基礎。
2、條形基礎橫向配筋為主要受力鋼筋,縱向配筋為次要受力鋼筋或者是分布鋼筋,主要受力鋼筋布置在結構底部。
3、施工順序:人工清槽平整基底 -地基驗槽 -墊層的澆筑 -定位放線 -綁扎鋼筋 -水電預埋管件 -支模-隱蔽驗收 -混凝土的澆筑 -搭設支模鋼管架 -柱鋼筋 -鋼筋隱蔽驗收 -混凝土的澆筑 -隱蔽驗收-回填土 -砌磚 -綁扎圈梁鋼筋 -鋼筋隱蔽驗收 -混凝土的澆筑 -回填土
4、條形基礎的施工方法:
1) 基礎模板一般由側板、斜撐、平撐組成。基礎模板安裝時,先在基槽底彈出基礎邊線,再把側板對準邊線垂直豎立,校正調平無誤后,用斜撐和平撐釘牢。
2) 條形基礎混凝土澆注宜分段分層連續(xù)進行,一般不留施工縫。
3) 當條形基礎長度較長時,應考慮在適當部位留設貫通后澆帶。
4) 基礎澆筑完畢,表面應覆蓋和灑水養(yǎng)護,不少于14天,必要時應采取保溫養(yǎng)護措施,并防止浸泡地基。
5) 基礎梁底模使用土模(回填夯實拍平),澆筑混凝土墊層,側模使用磚胎模。基礎梁穿柱鋼筋暗柱、梁節(jié)點核心區(qū)配筋。
6) 基礎梁混凝土澆筑時,沿著建筑物的縱向進行。采用分層澆灌分層振搗澆筑方法。
4、土方開挖邊坡及軟弱地基的處理
(1)土方開挖放坡
根據(jù)土質特點,該基坑土方開挖按1: 0.25-0.3進行放坡,基坑四周各留300寬施工操作面。
5、 基礎墊層施工
(1)、澆搗C10砼墊層時,需留置標養(yǎng)及同條件試塊各一組,做試塊時請監(jiān)理公司人員旁邊監(jiān)督,送試驗室養(yǎng)護。
(2)、在墊層澆筑前要對土方進行修整,應用竹簽對基坑的標高進行標識。
6、鋼筋制作與安裝
(1)綁扎基礎柱鋼筋時,箍筋的接頭應交錯分布在四角縱向鋼筋上,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(箍筋平直部分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可間隔扎牢)綁扎箍筋時綁扣相互間應成八字形,基礎柱與梁的交接處上下各500mm加密區(qū)。
(2)綁扎基礎梁,在模扳支好后綁扎,按箍筋間距在模板一側劃好線放箍筋后穿入受力鋼筋。綁扎時箍筋應受力鋼筋垂直,并沿受力鋼筋方向相互錯開。各受力鋼筋之間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,并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。Ⅱ級鋼筋的彎曲直徑不宜小于4d,箍筋彎鉤的彎曲直徑不小于2.5d,彎后的平直長度不小于10d,并做135。彎勾。在鋼筋綁扎好后應墊水泥墊塊,數(shù)量為8塊/M2。后澆帶處鋼筋放置按圖紙要求附加鋼筋,并在斷面放置同梁高、寬相同的鋼絲網(wǎng)片。
(3)在鋼筋加工時不得亂鋸亂放,使用前須將鋼筋上的油污、泥土和浮銹清理干凈。綁扎結束后應保持鋼筋清潔。
7、模板施工
保證工程結構和構件各部分形狀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準確。
1)、具有足夠的承載力、剛度和穩(wěn)定性,能可靠地承受新交砼的自重和側壓力,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荷載。
2)、構造簡單,拆裝方便,便于鋼筋的綁扎、安裝和砼的澆筑和養(yǎng)護等要求。
3)、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。
4)、木模與支撐系統(tǒng)應選不易變形、質輕、韌性好的材料不得使用腐朽、脆性和受潮濕易變形的木材。
5)、后澆帶模板不得在后澆帶內拼接,且每邊超過后澆帶200mm。
8、土方回填
(1)回填方式
如果工程土方回填量大,故采用機械進行土方回填,在機械無法操作或不能使用機械回填的部位采用人工回填。
(2)操作工藝
1)工藝流程
基坑底地坪上清理→檢驗土質→分層鋪土→分層夯實→檢驗密實度→修整找平驗收
2)填土前,應將基土上的洞穴或者基底表面上的樹根、垃圾等雜物都處理完畢,清除干凈。
3)檢驗土質。檢驗回填上料的種類、粒徑,有無雜物,是否符合規(guī)定,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圍內。
4)填土應分層鋪攤。每層鋪土的厚度不超過300mm。 5、碾壓機械壓實填方時,應控制行駛速度
5)碾壓時,輪(夯)跡應相互搭接,防止漏壓或漏夯。長寬比較大時,填土應分段進行。每層接縫處應作成斜坡形,碾重疊0.5—1.0m左右,上下層錯縫距離不應小于1m。
6)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時,應保證邊緣部位的壓實質量。填土后如設計不要求邊坡修整,宜將填方邊緣寬填0.5m;如設計要求邊坡修平拍實,寬填可為0.2m。
7)在機械施工碾壓不到的填土部位,應配合人工推土填充,用哇式或柴油打夯機分層分打密實。
8)回填土方每層壓實后,應按規(guī)范規(guī)定進行環(huán)刀取樣,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,達到要求后,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。
9)填方全部完成后。表面應進行拉線找平,凡超過標準高程的地方,及時依線鏟平;凡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,應補土找平夯實。
10、雨期施工
(1)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,應連續(xù)進行盡快完成;工作面不宜過大,應分層分段逐片進行。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,應盡量在雨期前完成。
(2)雨期施工時,應有防雨措施,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內,以免邊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壞。
鉆孔灌注樁正反循環(huán)基礎施工工藝及要點,圖文解說!(2)
▲點擊上方卡片關注『東南巖土』
來源:公路勘測設計施工
如有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刪除
(一)準備工作
1.施工前應掌握工程地質資料、水文地質資料,具備所用各種原材料及制品的質量檢驗報告。
2.施工時應按有關規(guī)定,制定安全生產、保護環(huán)境等措施。
3.灌注樁施工應有齊全、有效的施工記錄。
(二)成孔方式與設備選擇
依據(jù)成樁方式可分為泥漿護壁成孔、干作業(yè)成孔、護筒(沉管)灌注樁及爆破成孔,施工機具類型及土質適用條件可參考下表:
(三)泥漿護壁成孔
1.泥漿制備與護筒埋設
(1)泥漿制備根據(jù)施工機械、工藝及穿越土層情況進行配合比設計,宜選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潤土。
(2)護筒埋設深度應符合有關規(guī)定。 護筒頂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宜高出施工地面0.3m。 其高度尚應滿足孔內泥漿面高度的要求。
(3)灌注混凝土前,清孔后的泥漿相對密度應小于1.10; 含沙率不得大于2%; 粘度不得大于20pa.S。
(4)現(xiàn)場應設置泥漿池和泥漿收集設施,廢棄的泥漿、渣應進行處理,不得污染環(huán)境。
泥漿制備
泥漿黏度檢測
護筒埋設
2.正、反循環(huán)鉆孔
(1)泥漿護壁成孔時根據(jù)泥漿補給情況控制鉆進速度; 保持鉆機穩(wěn)定。
(2)鉆進過程中如發(fā)生斜孔、塌孔和護筒周圍冒漿、失穩(wěn)等現(xiàn)象時,應先停鉆,待采取相應措施后再進行鉆進。
(3)鉆孔達到設計深度,灌注混凝土之前,孔底沉渣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。 設計未要求時端承型樁的沉渣厚度不應大于100mm; 摩擦型樁的沉渣厚度不應大于300mm。
正反循環(huán)原理圖
水下灌注混凝土基本原理:
3.沖擊鉆成孔
(1)沖擊鉆開孔時,應低錘密擊,反復沖擊造壁,保持孔內泥漿面穩(wěn)定。
(2)應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防止擾動孔壁、塌孔、擴孔、卡鉆和掉鉆及泥漿流失等事故。
(3)每鉆進4~5m應驗孔一次,在更換鉆頭前或容易縮孔處,均應驗孔并應做記錄。
(4)排渣過程中應及時補給泥漿。
(5)沖孔中遇到斜孔、梅花孔、塌孔等情況時,應采取措施后方可繼續(xù)施工。
(6)穩(wěn)定性差的孔壁應采用泥漿循環(huán)或抽渣筒排渣,清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的泥漿指標符合要求。
沖擊成孔
【沖擊鉆孔基本原理】就是利用重錘不斷提升然后自由落體往下砸,將孔底巖石或者土層砸碎,然后往里面灌泥漿將細小石渣漂浮出來,沖擊鉆主要用在巖石層中成孔。
4.旋挖成孔
【旋挖鉆機施工步驟】旋挖鉆機就位→埋設護筒→鉆頭輕著地后旋轉開鉆→當鉆頭內裝滿土砂料時提升出孔外→旋挖鉆機旋回,將其內的土砂料傾倒在土方車或地上→關上鉆頭活門,旋挖鉆機旋回到原位,鎖上鉆機旋轉體→放下鉆頭→鉆孔完成,清孔并測定深度→放入鋼筋籠和導管→進行混凝土灌注→拔出護筒并清理樁頭沉淤回填,成樁。
旋挖成孔
(1)旋挖鉆成孔灌注樁應根據(jù)不同的地層情況及地下水位埋深,采用不同的成孔工藝。
(2)泥漿制備的能力應大于鉆孔時的泥漿需求量,每臺套鉆機的泥漿儲備量不少于單樁體積。
(3)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鉆斗時,應檢查鉆斗和鉆桿連接銷子、鉆斗門連接銷子以及鋼絲繩的狀況,并應清除鉆斗上的渣土。
(4)旋挖鉆機成孔應采用跳挖方式,并根據(jù)鉆進速度同步補充泥漿,保持所需的泥漿面高度不變。
(5)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指標符合要求。
(四)干作業(yè)成孔
1.長螺旋鉆孔
(1)鉆機定位后,應進行復檢,鉆頭與樁位點偏差不得大于20mm,開孔時下鉆速度應緩慢; 鉆進過程中,不宜反轉或提升鉆桿。
(2)在鉆進過程中遇到卡鉆、鉆機搖晃、偏斜或發(fā)生異常聲響時,應立即停鉆,查明原因,采取相應措施后方可繼續(xù)作業(yè)。
(3)鉆至設計標高后,應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頓10~20s,再緩慢提升鉆桿。 提鉆速度應根據(jù)土層情況確定,并保證管內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。
(4)混凝土壓灌結束后,應立即將鋼筋籠插至設計深度,并及時清除鉆桿及泵(軟)管內殘留混凝土。
2.鉆孔擴底
(1)鉆桿應保持垂直穩(wěn)固,位置準確,防止因鉆桿晃動引起擴大孔徑。
(2)鉆孔擴底樁施工擴底孔部分虛土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。
(3)灌注混凝土時,第一次應灌到擴底部位的頂面,隨即振搗密實; 灌注樁頂以下5m范圍內混凝土時,應隨灌注隨振動,每次灌注高度不大于1.5m。
(注)一般用在擴底樁型施工上,上部不要求擴,鉆到樁底時加大鉆壓,使擴底鉆頭打開徑向形成擴大即可。
3.人工挖孔
1)人工挖孔樁必須在保證施工安全前提下選用。
(2)挖孔樁截面一般為圓形,也有方形樁; 孔徑1200~2000mm,最大可達3500mm; 挖孔深度不宜超過25m。
(3)采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支護孔壁技術,護壁的厚度、拉接鋼筋、配筋、混凝土強度等級均應符合設計要求; 井圈中心線與設計軸線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; 上下節(jié)護壁混凝土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50mm; 每節(jié)護壁必須保證振搗密實,并應當日施工完畢; 應根據(jù)土層滲水情況使用速凝劑; 模板拆除應在混凝土強度大于2.5MPa后進行。
(4)挖孔達到設計深度后,應進行孔底處理。 必須做到孔底表面無松渣、泥、沉淀土。
(五)鋼筋籠與灌注混凝土施工要點
1.鋼筋籠加工應符合設計要求。 鋼筋籠制作、運輸和吊裝過程中應采取適當?shù)募庸檀胧乐棺冃巍?/p>
2.吊放鋼筋籠入孔時,不得碰撞孔壁,就位后應采取加固措施固定鋼筋籠的位置。
3.沉管灌注樁鋼筋籠內徑應比套管內徑小60~80mm,用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樁應比導管連接處的外徑大100mm以上。
4.灌注樁采用的水下灌注混凝土宜采用預拌混凝土,其骨料粒徑不宜大40mm。
5.灌注樁各工序應連續(xù)施工,鋼筋籠放入泥漿后4h內必須澆筑混凝土。
6.樁頂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高出設計標高0.5~1m,確保樁頭浮漿層鑿除后樁基面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。
7.當氣溫低于0℃以下時,澆筑混凝土應采取保溫措施,澆筑時混凝土的溫度不得低于5℃。 當氣溫高于30℃時,應根據(jù)具體情況對混凝土采取緩凝措施。
8.灌注樁的實際澆筑混凝土量不得小于計算體積; 套管成孔的灌注樁任何一段平均直徑與設計直徑的比值不得小于1.0。
(六)水下混凝土灌注
1.樁孔檢驗合格,吊裝鋼筋籠完畢后,安置導管澆筑混凝土。
2.混凝土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,須具備良好的和易性,坍落度宜為180~220mm。
3.導管應符合下列要求:
(1)導管內壁應光滑圓順,直徑宜為20~30cm,節(jié)長宜為2m。
(2)導管不得漏水,使用前應試拼、試壓,
(3)導管軸線偏差不宜超過孔深的0.5%,且不宜大于10cm。
(4)導管采用法蘭盤接頭宜加錐形活套; 采用螺旋絲扣型接頭時必須有防止松脫裝置。
4.使用的隔水球應有良好的隔水性能,并應保證順利排出。
5.開始灌注混凝土時,導管底部至孔底的距離宜為300~500mm; 導管首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應少于1m; 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為2~6m。
6.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須連續(xù)施工,并應控制提拔導管速度,嚴禁將導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。 灌注過程中的故障應記錄備案。
更多好文分享
東合南是裝配式鋼結構基坑支護技術專家,
該技術適用于三層以內地下室開挖(15米挖深),
具有高安全、工期短(節(jié)約工期30%以上)、
造價低(節(jié)省造價10%以上)、循環(huán)使用等優(yōu)勢。
百度搜索東合南(www.geoseu.cn)看更多案例。
歡迎撥打技術咨詢免費熱線:4008786641
申明:如本站文章或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您及時聯(lián)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處理!
